什么是寨卡病毒?
寨卡,即Zika,乌干达语杂草的意思。1947年,科学家在乌干达猴子身上首次提取到该病毒,后以该种猴子聚居的杂草丛命名该病毒,故称寨卡病毒。
寨卡病毒是怎么传播的,有些什么危害?
寨卡病毒主要通过蚊媒叮咬传播(可能通过母婴传播,性传播、血液传播),包括孕妇在内的各类人群对寨卡病毒普遍易感。感染寨卡病毒后约五分之一的人会出现临床症状,一般症状较轻,通常在2-7天后自愈,主要临床表现有发热、皮疹和肌肉、关节疼痛等,也可伴有结膜炎、眼后痛和呕吐等表现。目前研究表明,该病毒感染可能会导致格林-巴利综合征,孕妇感染后可能会导致胎儿小头畸形。针对该病毒感染目前尚没有特异性治疗办法或者疫苗。最佳预防方式就是采取保护措施,避免蚊子叮咬。
寨卡病毒流行情况
2007年和2013年首次在太平洋报告发生寨卡病毒病疫情(分别在雅浦岛和法属波利尼西亚),2015年在美洲(巴西和哥伦比亚)和非洲(佛得角)报告发生疫情。此外,美洲逾13个国家报告发生散在寨卡病毒感染,这表明寨卡病毒在地域上呈快速扩大之势。
今年2月1日,世界卫生组织召开紧急会议,宣布寨卡病毒的爆发和传播已成为全球紧急公共卫生事件。
2月23日浙江省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通报,浙江省新发现两例输入性寨卡病毒感染病例。被确定为共同暴露(有寨卡病毒病流行地区斐济、萨摩亚旅行史,旅行期间有蚊虫叮咬史)导致的寨卡病毒感染。目前,两患者在义乌市某pg电子游戏app接受隔离治疗,体温正常,病情已明显好转。
专家提醒,当前南美等地流行寨卡病毒病,公众如近期到寨卡病毒疫情发生国家和地区旅行,要注意做好个人防护,一旦出现发热、皮疹、肌肉关节疼痛等症状,应及时到医疗机构就诊,并主动告知医务人员相关旅行史。另外,寨卡病毒病属于蚊媒传播疾病,主要是通过伊蚊叮咬感染。目前正值初春,气温较低,尚未进入伊蚊活跃期,因此,此次输入病例引发传播并进一步扩散的风险较低。